继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之后,又一家头部地产企业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 7月8日,集团宣布新设立地产航道,将地产与商业、冠寓、智慧服务、塘鹅等并列为航道业务,地产航道下设
集团架构大调整,传递了哪些信号
继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之后,又一家头部地产企业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
7月8日,集团宣布新设立地产航道,将地产与商业、冠寓、智慧服务、塘鹅等并列为航道业务,地产航道下设投资发展部、研发部、运营部、工程部、供应链管理部、市场营销部,由原集团成都公司总经理陈序平负责。
同时,集团总部更名为集团赋能平台,设立战略研究部、供应链管理部、公共事务部、品牌部、数字科技部、人力资源及行政部、财务部、法律事务部等职能。
此前,有六个主航道业务:C1地产开发、C2商业运营、C3长租公寓、C4智慧服务、C5房屋租售、C6房屋装修业务。地产开发航道的营销、投资、运营、工程、研发等职能都由集团总部直属管理。本次调整之后,这些部门全部划归到新成立的地产航道统一管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集团本次组织调整传递出两个主要信号。一是总部轻量化、组织敏捷化;二是公司集团总部去地产化。
集团内部传出的消息表示,变革后的总部职能将以赋能平台的面貌出现,定位于专家能力支持协同而非管控,所以改名为“集团赋能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管理要红利,让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反对逐级、逐层、单职能汇报,鼓励一次性交圈拉通。
而此前的各个航道,本身就已经有了敏捷化的状态,作为内部敏捷组织,“特战队”的形式已经内部存在很长时间。对于本次组织调整此,集团方面表示,变革将进一步深化简单直接、敏捷、高效的组织文化。
不久前万科、华润的组织架构调整核心思路也是“精简总部”、加强业务协同。在业务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方面一贯不甘落后,也一直希望建立一个“传统行业未来企业”,而这可能就是未来企业的雏形。
出任全新地产航道总经理的陈序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陈序平作为仕官生加入,后相继担任工程经理、项目总、工程总、成都投资发展部负责人等职位。
2017年陈序平正式担任成都总经理。五年间,成都全年地产销售从不过百亿元迅速增长,并且首次突破260余亿元。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TOD模式快速在成都落地,以西宸天街、上城天街为代表的TOD综合开发项目全部建成并开业,而的所有航道业务、点心业务也均在成都实现落地。
在集团内部,陈序平带有“80后”与“仕官生”两个亮眼标签,这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年轻化、自我造血的体现。
目前,仕官生及仕官生2.0在高管团队中占比约为20%,仕官生储备未来中高层管理者及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的一个重要方式。集团副总裁温介邦、副总裁刘兴伟、冠寓总经理王珏、重庆总经理高巍、沪苏总经理李尧、西安总经理张童、东北总经理姜荐凡等位于业务核心岗位的管理者都和陈序平具有相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
从本次组织升级可以看出,在向组织管理要红利的同时,也在通过人才体系建设提升组织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新设地产航道,总部职能去地产化的同时,在整个公司的业务结构上也变得越来越不像一家地产公司。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集团的经营性业务收入已经超过150亿,与开发业务并驾齐驱。其中,物业投资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30.9%。商场、租赁住房、其他收入的占比分别为75.2%、23.9%和0.9%;同年,智慧服务现收入58.4亿元(合并抵消前收入约为77亿元),同比增长36%;
集团CEO邵明晓曾表示,“如果开发引擎代表当下,服务引擎则代表公司未来。”邵明晓透露,的开发引擎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稳健增长,而服务引擎增幅则保持在30%,服务引擎或将给的业绩带来更多增量与更大增速。
除了上升到主航道业务的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鹅塘,在内部还有很多创新业务,如产城、养老、医疗康养、智能建造、数字科技等。
集团董事会主席吴亚军曾经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要做没有边界的公司。”并以此为愿景提出2024年运营性业务收入迈过1000亿大关,每个主航道业务的目标都是千亿级别。
据接近的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已有主航道继续保持高增长外,现有点心业务医疗康养、产城、物流、IP乐园、工人赋能等大概率提升至主航道,与地产等业务并列。
2018年提出“空间即服务”战略,实现人和空间的连接,核心就是三个最强能力的打造。其中,一是打造空间的制造和管理能力;二是打造进一步洞察客户能力;三是打造服务集成能力,令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实现人与空间的有效连接。
从“地产”到“空间”,意味着对行业的理解发生变化。
的业务和产业也因此披上了“服务”色彩。在此背景下,集团的商业、冠寓、塘鹅等业务将会获得快速发展,为“开发+服务”双引擎驱动的战略提供落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