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8月14日,置地公布的月报显示,今年7月份,它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213.9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78.81万平方米。其中,操盘项目合同销售金额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1
置地销售“破千亿” 560亿扩储竞速与进驻中华企业
观点地产网 8月14日,置地公布的月报显示,今年7月份,它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213.9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78.81万平方米。其中,操盘项目合同销售金额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173.2亿元及68.95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增长61.7%及按年下降20.1%。
而前7月,置地累计总签约金额1156.6亿元,同比增长56.46%;总签约面积649.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5%。按其183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计算,上半年置地已完成63.2%的比例。
虽然总签约额增长五成有余,但相比于动辄几千亿规模的行业龙头,置地不到两千亿的规模目标,仍被许多人疑为“保守”。在今年年初的业绩会上,面对“1830亿能否进入行业前十”的问题,董事会副主席唐勇直言道:“我不知道,年底见吧,现在不知道。”
560亿扩储竞速
或许是出于对权益、回报的权衡,致使置地对销售规模稍显“迟疑”;但在拿地扩储上,它也展示了另一番竞速的姿态。
于今年7月份,置地在厦门、江门、揭阳及上海等地收购了7幅地块,总楼面面积约127.3万平方米,对应的权益土地出让金约为46.99亿元。
若把时间维度拉长,今年以来,置地已斩获了48幅地块,总楼面面积944.24万平方米,应占楼面面积708.73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744.95亿元,权益土地出让金560.37亿元。
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去年置地地价的现金流支出是805亿元,其中有170亿是2016年年末的买地支出,另外600多亿是2017年买地的现金流支出。显然,今年前7月置地的权益购地金额,已占去年全年购地现金额度的88.25%。
而翻开8月的日历,置地并没有停下扩储的脚步,仅过去半个月的时间,置地就已于南昌、东莞、广州斥资76.35亿元揽下多个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南昌红角洲国展中心的三宗地块。
该等地块总面积为317.36亩,从其出让要求来看,项目似乎是为置地“量身定制”的。根据地块要求,拿地者须为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前100位,实际控制人旗下具有中国连锁企业百强排行榜前50强的企业,且需同时竞得。
项目地块用途为商住,需建设计容建筑面积不少于14万平方米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以及4万平方米酒店(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并不得改变用地性质和用途,整体持有经营不少于20年。
另外。2018年7月份,置地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约8.47亿元,按年增长39%。2018年累计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约52.10亿元,按年增长28%。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此前置地首席财务官俞建透露,预计2018年,公司的租金收入将达到100亿元,2019年则将增长至120-130亿元。2020年后,置地将有18个购物中心陆续开业,总的购物中心数量将达到66个。
投资中华企业
7月3日,中华企业公告宣布,在选举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嘉骏为公司董事长的同时,置地华北大区副总经理凌晓洁、华东大区副总经理王辉宏也分别被聘任成为中华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
两公司高层的入主,意味着置地将在中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面发挥较大的作用。
2016年11月,中华企业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完成集团内业务整合后的中星集团100%股权。
为了推进重组事项尽快完成,中华企业拟向商业、平安不动产、平安磐海汇富、中海海运资产、合享投资及金投基金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95亿元,募得资金计划用于支付此次重组的现金对价,及上海地产集团拟注入资产的在建房地产项目。
而几乎于此同时,置地公告称,其子公司商业将入股中华企业,成为中华企业的第二大股东。
直到今年4月25日,中华企业宣布完成174.72亿收购中星集团100%股权的交易事项,并将进行配套资金的募集,计划向置地控股、平安不动产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6.76亿元。
其中,置地控股的认购上限金额占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比例为92%,即24.62亿元。
作为中华企业的战略投资者,置地或能从此次资产重组中获益。因为重组完成之后,中星集团为中华企业带来丰厚的资产。
据悉,中华企业收购之前,上海地产集团对中星集团进行资产注入和剥离工作,包括将其自身控制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要市场化房地产开发、销售代理和物业管理业务资产整合至中星集团等。
而通过收购中星集团,中华企业获取了上海地产集团绝大多数市场化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总土地储备约200万平方米,分布于合肥、上海、扬州、镇江、昆山、吉林等城市。